尽管立秋已过,但酷暑依然不走,让人难以煎熬。为躲避“秋老虎”,更让被誉为“蜀中怪才”的陈楚能一睹秀甲东南的武夷风光、饱领武夷风情,八月二十日我与陈楚驱车自驾前往武夷山。
一路走,一路说,我们谈笑风生,无所不及。当然更多的是介绍武夷山,给他讲述武夷茶是如何的劲道。以至我们刚踏入武夷山,还没有入住,陈楚先生就说:“先找个地方,喝几杯茶。”
我们选择了设在武夷山庄门前的“金针梅品茶处”。接待我们的是一位武夷山职业技术学院茶业生产与加工专业今年七月刚毕业的学生,小姑娘眉清目秀、口齿伶俐、能言善道、精通茶艺。
我们边沏边饮,三杯下肚,陈楚先生问小姑娘:“这是什么茶?”
小姑娘答曰:“这是金针梅!”
陈楚先生又问:“什么是金针梅”?
小姑娘脱口说出了一首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一首关于金针梅的诗:
形如松针韵似梅,岩骨茗丛圣火焙;
朱雀秦时分地天,周三径一更精彩。
随后,小姑娘又粗略地对金针梅进行了一番解释。
陈楚先生听后说,这茶好,是我有生以来喝过最好的茶。诗写的也不错,最后一句的“彩”字应改为“神”,这样更能体现金针梅独特的品质和奇特的制作工艺。
虽然只是改了一个字,但诗文的韵律和格调就大为不同了。
也许是出于茶助动诗魂的缘故,陈楚先生诗性大发,临别前,又作诗一首赠与金针梅品茶处。诗文如下:
武夷山下品香茗,清雅入口绕舌音;
思逸神飘三杯醉,红袍加冠金针梅。
晚饭后,陈楚先生又走入坐落于武夷高苏坂村一家不显山不露水,装修非常简约的茶店,名叫“百茶亭“,店主捧出贵妃乐款待我们。
陈楚先生说:“茶起源于中国,做为国饮,儒家以之养廉,道家以之求静,释道家以之助禅,百姓则以之养身,茶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物质的东西要上升为精神层面的东西,文化是载体,不可或缺。传统文化是国粹,要继承,同时还要发扬光大。你的店虽然很一般,但店名取的并不一般,她为元代三部著名杂剧其中一部的剧名,带有传统的烙印,文化内涵深刻、可读,像贵妃乐红茶一样耐品……“
随后,即赠诗一首:
百茶亭中生,贵妃闻香来;
纤毫水里露,风韵出苍岩。
信手拈来,足见其文化的底蕴。
“正是欲书三五偈,著茶香述竹林西”。第二天,陈楚先生以书法的形式表述了这三首诗,赠与两个茶店。
陈楚先生的书法给我留下了两点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是“散淡”。 “散”的没有约束,变化丰富;“淡”的自然而然,耐人寻味;其汉简飘逸古朴,草书热情奔放,现代书法墨气淋漓,气势恢宏,古意十足。二是神奇深厚。他的书法意在于法,十分注重章法的构成与作品整体的视觉效果,达到了技法与情感的全面展现。其作品韵律感强,有音乐的旋律和音乐的穿透力。跌荡起伏,令人浮想联翩,个性十足,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难怪有人说:“看陈楚的书法,就有观字起舞的欲望”。
陈楚是个多面手。不但会作诗,善书法,而且通绘画,精篆刻。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印第一,书是二,画第三,诗为四。
其篆刻融金石、书法、雕刻、诗文于一体,方寸天地,气象万千,独树一帜。翻开他留存的印谱,得知他先后曾为中央首长、四川省市领导以及中外名人、著名书画家、学者等治印近万方,有“一刀入神八千”之誉。篆刻成就载入《天下趣闻奇观录》、《中国印谱》、《中国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印学年鉴》等。其画轻松飘逸、趣味酣足,有内涵,会说话,易感人,得生动,宜品耐读。
我慕蜀国多才子,眼界初开叹大观。陈楚先生长思考,心存大道,苦学力成。其人品可赞,治学当鉴;诗文适嚼,印为一帜,字画耐读,作品应藏。
陈楚先生现为国际书画家资格认证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协会理事、(CTAA)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主建国会成都民建书画院院长、四川都江堰书画院院长……
版权声明:如果祖缶金针梅茶叶门户网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在24小时内予与处理。转载请注明转自www.jinzhenmei.net(武夷山祖缶金针梅红茶网)。欢迎加入武夷山祖缶金针梅2000人QQ群③:83631799,群内管理员为您服务,保证相关祖缶金针梅的茶叶知识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