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当品韵。茶艺是体现茶韵重要的载体。没有茶艺,就没有茶韵的基石。
金针梅发源于茶文化底蕴深厚的武夷山,她博采唐以来众家茶道之长,逐步演绎出了融武夷山水茶为一体,具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元素,能体现自身品质特征,有自己特点的茶艺表演文化。现整理为下:
1.恭迎嘉宾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珍贵的历史古迹。它不仅是礼仪之邦,也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中华民族自古"客来敬茶",沿袭至今,成了优良的传统。如今,饮茶的风俗习惯已发展得多姿多彩,不仅丰富了中华茶文化的内容,并且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
2.焚香静气主潮手点燃檀香,手举香柱,面对嘉宾,仰天礼拜,插入香炉。其目的是营造幽静、平和气氛。要求主手应端庄平坐,副手站立主子右侧。
3.轻歌和鸣播放香港《东方日报》社总编秦岛作词、于洋演唱的茶歌一一《年轻的金针梅)),使品茶者进入高雅品茶的精神境界。
4.公主初现。即揭开公主神秘的面纱,一睹公主的芳颜。金针梅被誉为"茶中公主",其条索纤细坚结,黄黑相间,乌中透黄,白茸略显,带有光泽。她包装独特,采用上等书画的金宣纸裹方块形,犹如深闺里的公主,神秘莫测。
5.圣火语儿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奥运采集的圣火将"语儿"煮到初沸为宜。"语儿",是武夷山虎啸岩下一处泉水的名称,其水质甘软,能鉴毛发。
6.孟臣淋霖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的名家,后人把良壶喻为孟臣。
7.公主入宫主手将揭开面纱的"公主",用茶和送入紫砂壶内。
8.银河落天此乃禅茶冲泡之语。即把盛沸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让壶内茶叶上下翻动,这样能使所泡之茶香滑不涩。冲水量以满不溢为宜。
9.嫩柳拂面冲水后,茶沫浮起,溢于壶面,用壶盖斜刮茶壶表面白昧,好似嫩柳拂动,轻轻贴在公主脸上,使茶叶更加清新洁净。
10.再洗香肌再次用沸水浇淋壶身,提高壶温,洁净壶表。"香肌"出自苏轼"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之诗句。
11.若琛出浴即烫洗茶杯。若琛为清初景德镇制瓷名匠,以善制茶杯而名,后人把名杯喻为若琛。
12.玉液回壶即把泡出的茶水倒出,又转倒入壶内,目的是使茶水更加均匀。
13.祥龙行雨依次来回往各杯斟入茶水。喻为"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14.凤凰点头 "凤凰"是高贵吉祥之鸟。当茶汤所剩不时,改用点斟的手法,使每杯的茶汤更加均匀。
15.三龙护鼎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住杯底,这样既稳当又雅观。
16.鉴赏玛珞 《崇安县新志》载:英吉利人云"武夷红茶色为玛涵,质之佳过印度。"金针梅不仅汤色金黄红艳,而且杯沿处有一道极为明显的"金圈"。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表现在茶汤的明亮和颜色之中。
17.喜闻华香喜闻华香即嗅闻金针梅茶的香味。"华香"一词出自明朝诗人邱云宵《蓝素轩遗茶之二》中"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这里的仙掌麽指的是茶。
18.初品瑞草 "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是唐代杜牧赞茶的名句。在这里喻为:观色闺香后,开始品茶味。
19.百味凝香 自古以来,人们就讲究在品茶之间配以各色茶点茶食,以便能更好的体会出茶之韵味。"南茶、北米、东笋、西鱼"是武夷山传统的特色农产品。以之为原料制成为茶糕、米糖、咸笋丝、小鱼干都是令人赞不绝口的好茶点。
20.再斟流霞即斟第二道茶。金针梅誉为"绿色的仙酒,诱人喝了还想喝,品了还想再品"。流霞即仙酒。唐李商隐有"只得流霞泛一杯"的诗句,喻茶胜若仙酒。
21.缀玉含珠 "缀玉含珠"是范仲淹《斗茶歌》中的诗句,在这里是指要品得金针梅茶之真味,必须细致品尝。品茶,一般需三口进行。每口都必须把茶汤含在嘴里,慢慢咀嚼,而后滑入喉里。这样方得其真,切莫牛饮,一口而干。否则,难品其真。
22.三斟玉乳即斟第三道茶。宋朝诗人把武夷茶喻为"玉乳",在《咏茶》一诗中有"碾细香尘起,烹新玉乳凝"的句子。
23.品韵识柔 "金针梅有公主的魅力,仙子的温柔。"其韵味要慢慢品。其温柔更要靠人细心、用心、真心地去感悟。
24.尽杯谢茶茶客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著之惠。
25.九九归一 "九九归一"为道家语。道家认为:万物的一生一灭都遵循着"道"的循环规律。中国茶人至唐朝开始提出"茶道"的概念。古今茶人把温壶、投茶、湖泡、品饮、收杯、洁具、复归视为一次与大自然亲近融合的过程,是茶道精神的体现。
26.全针酬宾为了向嘉宾表示敬意,视嘉宾代表男女性别、年龄大小,分别奉上红色、白色、金色三泡包装椭圆形鹅蛋盒一个,请予笑纳。
27.致谢话别致谢话别虽与泡茶没有直接关系。但做好辅助项目,却是茶艺表演的最后一道工序,给茶艺表演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金针梅茶艺分为四个部分。
恭迎嘉宾、焚香静气、轻歌和鸣等一至三道程序,主要是造就平和心境,幽雅环境,让品著者进入品茶的精神境界。
公主初现、圣火语儿、孟臣淋霖、公主入宫、银河落天、嫩柳拂面、再洗香肌、若琛出浴、玉液回壶、祥龙行云、凤凰点头、三龙护鼎等四至十五道程序,主要是冲泡技巧。如泉水煮至初沸,烫洗茶壶,提高壶温,冲水量以满不溢为宜。冲泡是否讲究关系到能否体现金针梅之真味。玉液回壶、祥龙行云、凤凰点
头,皆在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以示待客一视同仁。自行三指拿杯称之为"三龙护鼎气既可避免因杯子小不便双手递接,又可避免起坐纷纷,影响寂静气氛。
鉴赏玛王画、喜闻华香、初品瑞草、百味凝香、再斟流霞、缀玉含珠、三斟玉手L、品韵识柔等十六到二十三道程序,主要是品饮艺术,先闻后尝味,初品、再斟、三甚斗,缀玉含珠,品韵识
柔,方得其真。清诗人袁枚在《武夷品茶》中誉之为"得三昧",很有哲理,传为佳话。
尽杯谢茶、九九归一、金针酬宾、致谢话别等第二十四至二十七道程序,主要是茶礼仪,是茶艺表演的辅助项目,有锦上添花之效。
在整个表演过程,茶艺小姐应注意神,展示美,体现质,把握匀,贵在巧。
1.注意神神是茶艺的精神内涵,是茶艺的生命,是贯穿整个湖泡过程中的连接线。要求茶艺表演小姐元论是脸部的表情、神态、光彩,还是思维、心理、状态都要有神,要给人以感染力。
2.展示关欣赏金针梅的湖泡技艺,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湖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之美与心灵之美。仪表之美是湖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之美是指湖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湖泡表演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在整个泡茶过程中,表演者始终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操作,双手配合,忙闲均匀,动作优雅自如,使主客能全神贯注于茶的湖泡和品饮之中,忘却俗务缠身的烦恼,以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3.体现质品茶的目的是为了欣赏茶的质量。品茶之人对 茶的色、香、昧、形要求都很高,总希望喝到一杯好茶。因此表演者事先要懂得金针梅的茶性,潮泡要从容,能连贯而下。
4.把握匀茶汤浓度均匀是湖泡技艺的功力所在。用同一 种茶冲泡,要求每一杯茶汤的浓度均匀一致,这就必须练就凭肉眼能准确控制茶与水的比例,不至于过浓或过淡。
5.贵在巧湖泡技艺能否巧妙自如运用,是湖泡者的水平。
要做到巧,就必须熟练掌握湖茶的技艺,领悟泡茶的精髓,这样方能成"巧"。
品饮金针梅要多品吸几杯,方悟其韵,乐在其中。
版权声明:如果祖缶金针梅茶叶门户网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在24小时内予与处理。转载请注明转自www.jinzhenmei.net(武夷山祖缶金针梅红茶网)。欢迎加入武夷山祖缶金针梅2000人QQ群③:83631799,群内管理员为您服务,保证相关祖缶金针梅的茶叶知识有问必答。